笔趣阁
笔趣阁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九百二十八 他们不该受教育
字体:      护眼 关灯

九百二十八 他们不该受教育

  东汉末年枭雄志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太学里除了大量身份卑微的寒门子弟之外,居然还有那些在他们看来出身极其卑贱的泥腿子存在。


这让他们无法接受。


他们感觉和这些泥腿子在一起受教育是不可能的,觉得周围的空气都会被这些泥腿子身上的脏污给污染。


高洁的士人怎么能和低贱的泥腿子一起受教育?


开什么玩笑?!


他们也配受教育?!


士人们居家出行都要熏香,让浑身都香喷喷的,大家都干干净净,非常舒服,就好像当年荀彧一样,居家出行都很注意熏香,他坐过的地方,香气三天都不会消散。


可见士人们是多么的香。


鬼知道这些泥腿子身上有些什么脏东西没洗干净?


脏!


所以从邺城学宫时代有泥腿子进入邺城学宫开始学习伊始,士人子弟就开始广泛地抗拒邺城学宫,即使学宫变成了太学也没有任何改变。


其实黎庶子弟进入太学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必须是乡长或者村长这样的政府官员才有资格进入选拔层面,而且不仅要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还要做出一定的政绩,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进入学宫。


进入学宫的时候,他们本身就是魏帝国官员的身份了。


当初郭鹏决定允许做出优秀成绩的乡长或者村长到学宫里学习深造的时候,很多通过识字和做官开拓了眼界的黎庶子弟相当的激动。


即使他们知道学成毕业之后不能担任县一级的主官,只能进入县衙担任县令县长的辅佐官员的时候,也一样激动。


进入县城做官,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飞越了。


进入县城做官,就和在村乡之中做官完全不同了。


他们觉得非常惊喜,士人官僚们则觉得相当的不爽。


只是,这是当年的约定俗成。


因为当初郭鹏建立乡村制度以推行屯田制度的时候,的确没有足够的官员能担负起那么多的事情,豪强大量死亡,而且士人官员也不屑于直接接触那些泥腿子黎庶。


所以干脆就让稍微聪明一点的黎庶自己管理自己,村长乡长什么的,自治算了。


他们高高在上,享受中央的政治权利,并不在意。


本来在地方上,就是豪强占有大规模的土地庄园,有大量财富,士人往往不占有大量土地,却受教育,掌握权力,高高在上。


当然,变成这样的局面也不是没有条件。


郭鹏为了换取他们的同意,则以黎庶出身的官吏最高只能做到县一级的辅佐官吏而不能更加往上为条件,限制了黎庶出身官吏的晋升路途。


相对应的,士族官员起步就是县令,上不封顶。


这才没有引起更加广泛的议论和抵制。


可以说这是当时双方的妥协之下选择的一条道路,大家都觉得挺合适,就一直没有过多的在意。


因为他们都知道,就算郭鹏给了这些泥腿子一条活路,但是这些泥腿子也只能永远在基层打滚,永远也别想进入大雅之堂,被锁死在了基层。


可当时的约定并没有允许这些泥腿子进入学堂接受再教育这一说。


受教育是特权。


让泥腿子进入学堂接受再教育是郭鹏后来强行推动的。


他们不该,他们生来就不该拥有这样的特权。


他们本来就应该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献祭自己的生命,为士人们打造灿烂辉煌的文明的基础,让士人们心无旁骛的创作。


然后他们就可以默默无闻的死掉,以此循环往复。


他们不该受教育。


尤其是这种高等级的教育。


士人们的抗拒心理在这件事情上暴露无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