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史上最强赘婿 > 第276章:浪爷狂热!给太子戴绿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6章:浪爷狂热!给太子戴绿帽?

  史上最强赘婿

?


作为一国之主,直接前往另外一个国家的领地,这坏规矩吗?


当然!


而且是一种耸人听闻的行为。


一般而言,两国君王如果要见面的话,都会在两国边境线上搭建一个高台。


而这个高台的中轴线就是两国的边境线,两国君王依旧在自己的国土范围之内。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国事访问,一个国家的君主会进入另外一个国家。


姜离帝主在位的时候,就有很多国家的太子甚至国君前往大乾王国访问。


但是姜离死了之后,一切氛围就变了。


不要说君王之间很少互访,就连太子少君也很少访问他国了。


宁元宪正在练字呢。


而且还是非常生气地练字。


因为沈浪的那句话也传到他的耳朵里面了。


国君的字还不错,但还不够贵气,哪一天我教他一种新书法,绝对贵气。


这下宁元宪不忿了。


黄口小儿,大言不惭。


你沈浪的诗词才华无双,这点我认。


但是要论书法,你哪里比得上我?


我宁元宪的书法绝对是一流,自成一家,这世上恐怕没有比我更贵气的字了,你沈浪乳臭未干懂个屁。


写完这幅字之后,宁元宪觉得越看越好。


恨不得把沈浪抓过来,让他睁开狗眼好好看看清楚。


再拿出沈浪写的字,国君不屑道:“沈浪的字太轻浮了,完全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竟然敢评点起寡人的字来了,真是大言不惭,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大宦官黎隼在边上也不做声,反正现在国君心情高兴,他也就不用违心奉承了。


在黎隼看来,国君的字是比沈浪好一些。


但是都称不上什么书法大家,顶多就是好看而已。


国君的字极尽贵气,恨不得每一个字都雕琢一遍。


而沈浪的字则完全是神经病,有耐心的话时候呢,写得比国君还要精致,没耐心的时候呢,那个字简直就不能叫狂草,十个字有一半要靠猜,跟鬼画符一样。


总之这爷俩的书法水平,半斤八两,都无法登堂入室!


当然没有人敢说真相,都把国君的字吹上了天,这让宁元宪飘飘然,真觉得自己时候书法大家级的水平,所以特别喜欢给别人赐字。


你家母亲过大寿,寡人赐你一幅字。


你家世子成婚?给你赐一幅字。


你家三代单传,这又生了一个孙子?来来来,寡人给你赐一幅字。


国君是有多么恩宠这些臣子吗?也不见得,他就是觉得自己字好,喜欢显摆。


收到字的人有的兴高采烈挂起来,这毕竟代表国君恩宠啊。


但有一些国之栋梁级的老臣却非常无奈,比如尚书台的宰相祝大人,他本就是书法大家,造诣极高的。


而且国君对他感情深啊,不管他家里办什么事情,都要赐字的。


国君给你的字你就要挂起来啊,否则就是藐视君王啊。


于是一整个大堂,密密麻麻都是国君宁元宪的字,整整几十幅之多。


别人一看还以为祝相的书法鉴赏水平怎么这么低呢,怎么满屋子都是这样艳丽的字啊?


偏偏国君还自我感觉良好,动不动就去祝式家族的大堂欣赏自己的字,还说书法也是妙手偶得之,很多好字他现在也写不出来了,自己想要看也只能来祝家,真是便宜了祝家了。


祝相很无奈,他其实很想说陛下既然您那么喜欢的话,就全部都收回去吧。


当然这话也只能在心中说说。


祝相对宁元宪的感情很深的,此人不但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女婿,算是他看着长大的,一方面是他的君主,另一方面也如同子侄一般,还是一种希望的寄托。


每一次看到宁元宪如此自恋,祝相真的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把这幅字也送去给沈浪,去打他的脸。”宁元宪道。


“遵旨!”大宦官黎隼心中无奈道。


而就在此时,小黎公公飞奔而入,颤声道:“陛下,吴王来了。”


越王宁元宪一愕,怀疑自己听错了。


这人这么不讲规矩的吗?就算君王出访,也要先派出使团提前接洽,再由对方君主邀请,再挑选黄道吉日出访。


你吴启就这么过来了?


你以为这是逛菜场吗?


不过惊诧之余,宁元宪还是很高兴的,甚至充满了惊喜,这是巨大的外交胜利。


一般情形之下,都是下国君主拜访上国。


二十几年前艳州事变之后,吴国大败,但是老吴王也没有主动来访越国,依旧是在边境线上建造一个高台,然后两个国王进行谈判。


谈判的结果对于吴国来说当然是丧权辱国的。


吴国足足割让了九郡之地。


大喜之余,宁元宪本能就要把行宫内所有的臣子全部召集来,甚至还有集结几万大军,一来给吴王一个下马威,二来见证这一场辉煌的外交胜利。


…………………


年轻的吴王已经做好被折辱的思想准备了。


宁元宪的虚荣众所周知,之前边境会猎失败让他颜面尽失。


如今越国大获全胜,而且吴王有求于人,在颜面上当然任由宁元宪予取予求了。


吴启是抱着卧薪尝胆的心态来求见越王的。


既然宁元宪爱面子,虚荣得很,那吴王就索性满足到极致。


我堂堂一国之君都亲自来向你妥协了,你宁元宪也就不要得寸进尺了啊。


年轻的吴王已经决定了,接下来不敢是怎么折辱的事情他都可以做。


比如被越国万人围观讥讽。


又比如亲自给越王击缶。


又或者亲自给越王倒酒倒茶。


姿态他吴启可以放到最低。


但是谈判一事上,他绝对寸步不让。


赔款可以,但是不要超过五十万金币。


割让土地绝对不行,半个郡都不成。


吴启已经决定了,宁元宪若不答应的话,他就赖在越王行宫不走了。


就算几个月我也能赖下去。


反正我是一国之君,你总不能赶我走吧?


但是进入了越王行宫了之后,一切都和吴王想象的不一样。


仓促之间,越王宁元宪迎接的仪式庄重,但绝对没有任何欺压之意。


上百人的仪仗jūn_duì ,加上十几个重臣,越王宁元宪亲自出迎,毫无折辱之意。


吴王稍稍惊愕之后,赶紧上前躬身拜下道:“小侄吴启,拜见越王。”


但是他还没有拜下去立刻就被宁元宪托住了。


“吴王万万不可,论辈分你虽然小我一辈,但你我都是一国之君,只能平辈论之。”宁元宪道:“说来也真是好笑,吴王的名字和我王叔是一样的。”


吴王叫吴启,宁元宪的叔叔叫宁启。


吴王立刻再一次拜下道:“吴启拜见王兄。”


宁元宪道:“好,吾弟真是英姿勃发,年少英雄,我前两日派遣使臣邀请你来访问我越国,王弟今日就来了,真是让吾喜出望外,这一路上可还好走啊?”


吴王道:“我刚刚接到王兄邀请,心中便无比期切和王兄的再一次见面,有劳王兄挂念,这一路上还算平坦。”


妈蛋,宁元宪什么时候邀请过吴启了?


而且听这二人的讲话,就好像吴王万里迢迢而来一般。


其实就十几里路,这一路好不好走,你心里难道没数吗?


越王道:“王弟,你来者是客,你先请!”


吴王退后一步道:“您是王兄,当然您先请。”


两个人不断谦让,最后越王挽着吴王的手臂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联袂而行!”


然后,两个大王就进入行宫之内!


………………


接下来,越王为吴王举办了欢迎宴会。


两个人只谈诗词歌赋,丝毫不谈国事。


吴王几次吹捧沈浪诗词之才,越王就几次贬低沈浪。


这就仿佛两个家长在聊天。


甲家长拼命夸奖乙家长的儿子,你那孩子真了不起啊,考试全班第一。


乙家长就拼命贬低,不行不行,才考了98分,另外那两分也不知道是怎么丢的,真是猪脑子一样,没什么出息的。


总之这场宴会,宾客尽欢。


然后,然后双方换了一个宫殿,换上庄重但又不是上朝堂的衣衫。


正式开始谈判。


人数很少,宁元宪这边只带了两个人,吴启也只带了两个人。


吴王沉默了片刻道:“王兄,卞逍如何才能退兵?”


非常开门见山。


宁元宪道:“吴王能够付出什么?”


吴王道:“公开赔礼,从今以后越国为兄,吴国为弟,战争赔款二十万金币。”


这话一出,宁元宪没有说话,越国礼部尚书却一阵冷笑。


真是荒谬,这样的条件你也开得出来?


吴王你谋夺我越国的雷洲群岛,派遣三万大军攻打我怒潮城,而且是不宣而战。


不仅如此,你还亲率三万大军南下逼近上野城,一副要和我国决战的样子,逼得我王陛下都御驾亲征了。


也就是我越国强大,上天庇佑,否则这次只怕要遭遇灭顶之灾。


若这次输的是我越国,你吴王只怕狮子大张口,不但要我们承认雷洲群岛属于你们,而且还要割让起码五郡吧。


现在你吴国输了,竟然只愿意赔款二十万?


真是荒谬,天下还有这等便宜的事情吗?


做梦!


越国礼部尚书一阵大笑,就要开喷。


然而宁元宪一举手。


“吴王,我不要你赔款,也不要你割土,卞逍可以退兵。”宁元宪道。


吴王一愕道:“那王兄想要什么?”


宁元宪道:“盟约,从今以后吴越两国结为兄弟之邦,没有谁是哥哥谁是弟弟,都是平等的。”


吴王惊诧。


这个结果,他更是难以想到。


但是很快他就明白了。


越国此时最主要的敌人不是吴国,而是楚国。


经过两场败仗,吴国暂时对越国已经失去了威胁。


但楚国依旧势大,咄咄逼人。


眼前这个局面,很容易形成吴楚联盟,对抗越国。


所以,宁元宪提前截胡了。


他不要吴王割土,也不要赔款,只要一个盟约。


甚至这个盟约都可以未必是真的。


宁元宪道:“吴王,我知道你们父子一直把艳州之变当成巨大的耻辱,没有一日不想着夺回九郡之地,没有一日不想着一雪前耻。贤弟也不必卧薪尝胆了,我们两家联手先击败楚国,那九郡之地你可以从楚国割走啊。”


接着,宁元宪拿来了一张地图,指着楚国的疆域道:“贤弟,你要哪九郡,就在这个地图上圈出来。


这话气势冲天就仿佛已经已经彻底击败楚国,立刻分赃一样。


吴王陷入了沉默。


他当然知道所谓的盟约是虚的,完全只是一个政治姿态而已。


至于两国分割楚国更是无稽之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