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启明1158 > 一千五百一十五 诸位,可有愿意与我同行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一千五百一十五 诸位,可有愿意与我同行的?

  启明1158

有了苏咏霖的调和与保证,周翀便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回去之后会做好一系列的先期工作。


吏部整体并入组织部、不裁撤什么官员是进行这项改革的前提条件,周翀必须要做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不仅要让吏部没话说,组织部内部也不能有什么抗议的声音。


总而言之,他需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防止阻力过大影响到改革本身,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并不容易。


当然,这也是后话,是当下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解决这件事情光解决深层次问题还不行,也要在表面上正大光明的把迫在眉睫的立太子之争给解决掉。


从吏部开始蔓延的对苏咏霖立太子一事表达支持的群体为数不少,目前来看还是一群中低级官员,中上层官员还没有几个公开表态支持的,似乎都在顾虑着什么。


胆子大一点的,如孔茂捷和周翀,也没有公开做出什么表态,显然中高级官员对这种事情怀有更多的想法,也更加不容易做出什么表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咏霖并没有那么简单就能得知自己的这些官员们到底怀揣着什么样的想法,但是他觉得会露出马脚的人始终是忍耐不住自己的欲望的。


比如潘勇建,虽然看上去从未表露过自己的公开态度,但是稍微一调查,就能查出一堆黑历史,很容易就能让苏咏霖锁定目标。


之所以没有现在出手,只是苏咏霖还想等等看眼下究竟还有多少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惶恐不安,以及这种惶恐不安到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理念。


顺便也能让他发现一批隐藏在人民内部的敌人,好把他们的一切都给调查清楚,把他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他们无处躲藏。


孔茂捷和周翀秘密离开之后,并未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而在此之后,七人决策小组中的其余四人也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想法秘密前来拜见苏咏霖。


他们当中态度最温和的是苏咏霖的内阁首辅陈到。


他十分温和的劝诫苏咏霖不要立太子,否则会在整个复兴会群体当中引起巨大的思想混乱,会让明国好不容易营造的局面毁于一旦。


他从苏咏霖和大明国的切身利益出发,劝说苏咏霖不要听信某些人的说法,觉得立太子就能怎么样,事实上立太子也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


他们当中态度最不温和的是辛弃疾。


苏咏霖本以为辛弃疾身居高位那么多年,从十八岁的热血少年到三十而立的中年男人,怎么着也该更加沉稳了。


结果显示,辛弃疾并未忘记十八岁那年的热血。


“当年我曾对您说过要去投宋的事情,这是后来您用来打趣我的惯用手法,也是我深深感到羞耻的事情,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以为我已经忘了这件事情,但是我并没有。


这几日我辗转反侧,晚上睡不着觉,然后就坐起身子来思考,如果说您因为这一次的生病而决定立太子来稳定人心的话,那么我会感觉这十几年的奋斗白费了,还不如去投宋,反正结果都一样。”


辛弃疾十分气愤的面对苏咏霖,勇气十足。


这让苏咏霖倍感欣慰。


这至少证明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并且一直团结在身边的核心力量并未变质,这七个人的确有值得自己托付大事的操守的存在。


历经风风雨雨,还能在自己面前说出这样的话,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


这七个人的表态,让苏咏霖一扫因为潘勇建的堕落而感到忧郁的情绪。


怎么说呢?


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同时存在于一枚硬币身上,至于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在它落地之前,没人知道。


苏咏霖也不知道。


随着时间推移,关于立太子还是不立太子的争论在朝中越发的激烈,很多人都没有继续闭口不言,而是正大光明的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