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太玄道尊 > 第199章 匈奴来犯,狼族圣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9章 匈奴来犯,狼族圣女

  太玄道尊

李牧信中所述,大意便是:


今年冬天北方草原雪灾极其严重,无数牛羊死于恶劣天气。


而北方的匈奴情况只会更糟。


开春在即,损失惨重的匈奴人,除了南下抢掠,别无选择。


赵国的云中郡、雁门郡、代郡首当其冲。


李牧请求秦国太子,看在同为炎黄子孙的份上,暂不向赵国发起攻势,让他能够集中精力对付匈奴人。


他还在信中表示:


为了对付匈奴人,他已经默默筹划了十几年,眼下正是天赐良机,如若功成,可以重重打击匈奴,最少可保神州大地二十年不受匈奴人的威胁。


王陈一字一句读完后,脑中不由浮现一副画面。


北风萧瑟,大雪封天,一位老将军,日日夜夜站在长城上。


他洞察着来自北方草原上的危险。


内心深处,一个惊天的杀胡之局,已经酝酿完成。


一切只待天时。


而今。


时机已至。


王陈睁开眼,叹道:“李牧,真豪杰也。”


伍六七此时已经不哭不闹了,只是还抱着王陈的大腿不放开。


“什么?”伍六七没听清,抬起头问王陈。


王陈看了看信,又看了看伍六七,恨不得一脚踹死这个贱货。


“哎,李牧将军想的是为炎黄子孙肃清边患,你想的是怎么抱紧大腿。差距好大啊,伍六七。”王陈拍了怕伍六七的头,无奈的说。


“我不服。”伍六七又犟嘴。


“你凭什么不服?”王陈奇道。


“人各有所长,你让李牧来做我这活,他能干得有我好?”伍六七梗着脖子说。


“还算有理,算你是顶级人才,好了吧。”王陈点点头表示赞同。


“这还差不多。”


“听着,你放开我的腿,然后给我带封信给李牧。”


……


“参见太子殿下。”


蒙恬风尘仆仆而来。


“蒙恬,有个事情要跟你说一下。”王陈给蒙恬到了一杯热酒。


蒙恬接过酒,一饮而尽,然后说:“殿下尽管吩咐。”


“你应该也知道了,是我下令,让上路军退出赵国全境。”


“知道。”


“你可知道是为什么?”


“末将不知。”


“上路军现在应该怨声载道了吧,毕竟他们辛辛苦苦打了两个月,差不多打了小半个赵国咯。”


蒙恬脸色一肃,躬身道:“启奏殿下,上路军全体将士绝无怨言,绝对服从殿下的任何命令。”


王陈莞尔一笑,说:“那就好,其实让你们撤出来,我也很犹豫。”


蒙恬保持聆听的姿势,也不多话。


“你也知道,赵国最精锐的兵团,一直在北方防守匈奴。如果他们南下抗秦,上路军很难这么快就推进到赵邺。”


蒙恬点头,确实如此。


“而李牧将军最近给我来信。”


蒙恬睁大了眼睛,满脸疑惑。


“不要误会,他不是要投降,而是请求我暂时不要向赵国发起攻势。因为匈奴人要大举南下了。”


“匈奴南下?!”蒙恬吃了一惊。


作为秦国最顶尖的将门传人,对于来自北方的威胁,当然要成竹在胸。


“是的,北方天变,匈奴人也没办法活了,只能南下。所以,李牧请求我暂缓攻势,不然,赵王势必要他放弃防守,回师中原。”


匈奴南下,对炎黄子孙而言,远比天灾还要可怕。”


“太子殿下英明,决不能让李牧放弃防守,此时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共御外敌。”蒙恬铿锵有力的说。


他何尝不知道,一旦李牧率兵南下,不仅北方数郡生灵涂炭,大秦也势必要跟赵国边军硬碰硬。


虽然早晚有此一战,但绝不该在外地入侵的时候。


“好了,事情的原委你都清楚了。”


“蒙恬听令:上路军二十万人,除了留下必要的防守外,全部由你统帅,开拔至北地郡,随时准备作战。”


上路军?他来统帅?


蒙恬听完人都懵逼了,赶紧说道:“殿下,上路军主帅是我祖父蒙骜。我怎么可以夺他老人家的军权,请殿下另选贤能。”


王陈摇了摇头,说:“你是傻子吗?他一定会同意的,而且,除了我以外,只有接手上路军他才不会有任何意义,你父亲蒙武都不行。”


“可是……”


“别可是了,我看好你。难道你真想让蒙骜老将军,到那么冷的地方去打仗吗?”


蒙恬一想也是,遂不再犹豫。


“末将领命。”


……


丙辰龙年,孟春。


秦国谜一般的操作,让全天下人都直呼看不懂。


有些人甚至嘲笑王陈。


认为他年纪轻轻,就开始利令智昏。


世人认为,秦国太子有三大迷惑行为。


第一谜,便是突然下令,让二十万大军从赵国全境撤出,白白放弃既得利益。


第二谜,便是撤换上路军主帅,让年仅二十来岁的蒙恬,代替其祖父蒙骜,出任二十万大军的统帅。


这莫不是又一个纸上谈兵的故事?全天下的人都在等着看笑话。


第三谜,便是下令蒙恬率二十万大军突然北上,列阵北地郡。


这莫非是要让二十万大军欣赏北方草原?还是请二十万大军喝西北风?


在秦国内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是王陈的人。


他的权威实在太强了,倒是没有人敢有异议。


反倒是,王陈撤下老将,换年轻人上位的行为,让很多人都暗暗激动。


这或许是太子殿下释放出来的信号。


新的时代,不仅要鼎新制度,更要勇于启用新人。


而其中。


尤以军中少壮派的王离、章邯、屠睢、赵佗、任嚣、涉间、彭越等年轻军官最为欢呼。


文官之中,像李斯,陆贾、张苍、浮丘伯、叔孙通、伏生、冯劫、程邈等人最为喜悦。


他们这些人要么是军中要职,要么是天策府干吏,皆是人中之龙凤。


只是如今之秦国,实在是人才济济,还有许多老一辈名人窃据高位,他们暂时无法出头。


可如果是太子殿下出手,作出结构性改革,主动设计一条年轻官员的晋升之路,他们也未尝不可以后来居上。


……


赵国。


雁门郡。


戍北将军幕府。


李牧看着一副简略的地图,陷入沉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