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 第399章 卢苗特地来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9章 卢苗特地来访

  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先前,还在小老君山里的时候。


罗旋就是抱着一种“随便看看、不一定能够买的到大牲畜”的想法,来到市场的。


困难时期,


大家伙日子都过的比较艰难,又怎么可能,还有多少大牲畜拿出来卖呢?


而且就算一头牛,能够卖上个几百块钱。按照现在青蛙市场上的行情算下来,其实也买不了多少粮食。


这样一想的话,选择现在卖掉大牲畜,是很不划算的。


可万万没想到啊!


牲畜交易市场上,竟然还是人头攒动,驴子、骡子、小马、黄牛、猪崽...


各种大牲畜充斥着市场。


各种讨价还价的声音。贬低大水牛、抬高别人的黄牛的声音,不绝于耳。


牲畜交易市场上,出乎意料的是:今天拉着大牲畜来卖的人,居然还多的很!


既然来卖的人很多,那价钱估计也就不会太贵。


本来自己也不会挑选这些东西,只会以钱来选货:卖的太便宜了的,肯定是有问题!


要么就是牙口很老了。


要么就是以前劳累过度,这种大牲畜身体里面有隐伤。


其实,


买大牲畜,就和买后世买房子差不多:它都是有一个大致的行情的。


买方就不要想捡到大便宜、卖方也别想蒙对方太多。


绝对算得上是一文价钱一文货。


而且,


这种涉及到大额现金交易的商品,为了避免买卖双方坑了对方,从而发生严重的争执。


所以在这个交易市场上,还有还有一个“交易公正员”。


任何一头大牲畜,达成了交易意向之后,买卖双方,就会把这位交易公正员给请过来。


让他来看看,准备卖出去的那头大牲畜质量,究竟值不值这个钱?


如果上下悬殊10块20块的,交易公正员倒是不管。


可要是悬价格悬殊太大的话,他就会终止这笔交易...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来市场上参与买卖的双方,都是来自于不同的生产队。


他们是代表着各自的集体,来参与买卖的。


这与旧社会,任凭买卖双方野蛮生长、各凭本事,任由他们坑蒙拐骗大不一样。


性质完全不同。


集体坑集体,那是不存在的。毕竟表面上,大家爱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咱们是兄弟生产队。


既然是兄弟,彼此能够把账给算精明就行。


但绝对不能坑蒙拐骗。


而且,即便是蒙骗了对方。


参与交易的双方,其实他们个人,又得不到半毛钱的好处!


因此,


现在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其实相对来说还是很透明、很公正、公平的。


罗旋在市场上转了两圈,最终花335块钱,买了一匹两岁的小马驹。


这一匹小马驹是典型的滇马:个子矮小,吃的也不多。


滇马的特点就是跑不快,但特别能吃苦耐劳,非常适合长距离的运输货物。


以前茶马古道上,那些搬运茶砖、和盐巴的商队,他们最喜欢的运输工具,就是这种滇马。


这一匹马,罗旋是打算买来放在保护区入口处,让周老大、周老二两兄弟负责照看。


若是周老二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小老君山的时候,他也可以骑一骑。


有马儿代步,总比走路要快一些,这样一来,也能提高一些效率。


更重要的是,若是遇到陈晓端,需要进山里去和她母亲团聚的话。


这匹马,还能给她用来当做代步工具。


买好了马,罗旋打算再继续转转。


“罗旋,你怎么也到这里来了?”


把小马驹,拴在交易市场的围栏上,罗旋正在继续闲逛。


身旁却传来梧桐大队、大队长的声音,“我看你的样子,是准备买点大牲畜是吧?


我这三头骡子,罗旋你要不来看一看?试试进得了你的法眼不?”


罗旋扭头一看,果然是自己的老熟人:梧桐大队的大队长。


一般来说,


牵着生产队、或者是大队里的大牲畜前来交易的人,顶大也就是小队长带队,再配上一个会计,和饲养员也就行了。


大队长勉勉强强,算得上是半个公家人。


到了他这种级别的干部,一般是不会来掺和这种破事的。


“现在正是持续抗旱减灾、需要大牲畜拉水到地里的时候。


别人巴不得生产队里的,大牲畜越多越好,你咋还拿出来卖了呢?”


罗旋走上前,拍了拍那匹枣红色的骡子。


手感不错!


这头骡子,养的还挺壮硕的。


大队长叹口气,将罗旋拉到一旁,低声道,“抗旱,确实需要大牲畜出力干活。可问题是,我们仓库里面可没多少粮食,用来养那么多大牲畜了。


这家伙,一头能顶10个社员的定额粮食哩!


到底是先保人,还是先保这些大牲畜?这就得有一个取舍的问题了。


其实吧,愿意将大牲畜拿出来卖的人,恐怕都是出于我这种想法。要不然的话,谁愿意将它卖掉啊?”


罗旋听完,这才明白过来了:这位大队长的意思是,到底是卖掉牲畜,节约一点口粮下来救命。


还是留着大牲畜,好让生产队里以后的收成,更有保障?


社员们当然是巴不得,生产队的庄稼收成越高越好,这就需要留着大牲畜帮忙干活。


可是留在这种大牲畜吧,社员们的口粮,就会更加的紧张。


在这个困难时期。


生产队里的社员们,他们的口粮,一天才3两3。


说实话,


就这点儿粮食,连塞牙缝都不够。可即便就是这么一点点粮食,有不少的生产队,都还无法做到足额、足量的发放。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