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 第629章 个白面馍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29章 个白面馍馍

  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几寸盘?”


罗旋盯着她问,“里面的配料是什么?”


服务员只能乖乖回答:“七寸盘。里面有排骨、鸡肉、土豆...”


“哦,那来一份老碗鱼吧。”


罗旋开始点菜,“大烩菜来一份半;猪肉熬酸豆角来一份,沙盖疙瘩汤来一盆。


另外来1斤半米饭、10...不,20个白面馍馍。”


服务员从此时,


已经开始领教到了、来客的厉害之处:眼前这个俊后生,绝不会是没有见识的外乡人。


像自家“国营银州饭店”这种等级的场所,人家恐怕也是常客。


因为...懂行的人都知道:大烩菜只点一份的话,是没法做的。


这道菜起步就得一份半,后厨才会接单。


这个后生不但懂行,而且点菜也不含糊...这一顿饭吃下来,至少也得12块钱还多了!


这可是相当于,


这些只有几年工龄的服务员,她们整整半个月的工资了啊。


担心对方又出幺蛾子的服务员,弯腰提醒罗旋,“同志,你们点了1斤半米饭,还要20个白面馍馍?能...能吃的完吗?”


罗旋摆摆手,“吃不完带走。你们店里,有那种装东西的小柳条框吧?”


服务员点点头,“有。有些时候,客人来饭店点菜,会要求带回去吃。


所以我们店里,是有那种小柳条筐的...一个4毛2分钱。”


罗旋点点头,“那就好。彭勇,你去柜台上,把钱和粮票交了。然后你们慢慢吃着,我出去买点东西。”


安顿完张晓丽和彭勇,让他们好生招待老李。


罗旋便转身出了饭店,去脂米城街上,准备给受了辛苦的老李头家,买点见面的礼物。


银州是千年古城,也是李自成的故乡。


但在县城的街道上,就能看得见山顶上的李自成行宫。


在这个时期,脂米城并不大。


灰蒙蒙的天空、因为积雪融化而变得泥泞不堪的街道。


放眼四望,


无数青灰色的窑洞建筑之中,掺杂着一些二层小楼。


但更多的,是只有一层的低矮建筑。


由于整个城市,刚刚经历过沙尘暴和暴风雪的袭扰。


所以此时的脂米城街上,色彩暗淡、寒风刺骨。


整体上看上去,让人感到就有几分压抑。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在这个以盛产美女的貂蝉故乡,罗旋其实在街上,并没有看见那些所谓的美女。


或许是天气太冷,美女们没上街闲逛吧!


现在的时间,已经是下午5点左右了。


下雪天气黑的早,冬夜漫长。


此时城里的路灯,还没有亮起来。黑梭梭的街道两旁,如果有亮着电灯的地方,那肯定就是国营的商店了。


罗旋找到一家供销社的门市部,随随便便买了一些东西:香皂2块、肥皂2块。


大虾酥半斤、红糖半斤。


油茶不贵,来上3斤;炒米能放,罗旋也买了3斤。


这些东西,罗旋估计张晓丽和彭勇,她们短时间内,还不一定能习惯吃这种食物。


没办法。


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从小就养成了的。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它,是很难的...


所以自己今天买的这些东西,其实全都是,用来送给老李头的。


送礼物,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在第一次送礼物的时候,就把分量整的足足的!


力图一把将对方砸的晕头转向,让他喜不自禁!


这样一来,


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便会如怒海生波、汹涌无比。


第二种送礼物的方式,就是细水长流。


隔三差五的送上一点,但每次的数量都不多、礼物的价值也不高。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老李头对自己的好感,会如娟娟细流终究汇聚成河,延绵不绝...


得好好结交老李!


毕竟以后自己和张晓丽她们,在这边插队,还需要带很长很长的时间。


今天来接自己的这个老李头,他或许有一点点小小的狡黠、有一点点他自己的小心思。


但总的来说


老李头还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做事情能够尽职尽责的人。


塞北的庄子里,那是和巴蜀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这边的生产队里,几乎就是几个大姓,就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庄子。


也就是说:


塞北的一个生产队里,绝大部分的社员,就那么几个姓氏。


真正有话语权的人,也只会出自于这几个大家族。


李姓,那可是一顶一的大姓!


只要自己和老李头搞好关系。便能在生产队里,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


就能够让自己和张晓丽、彭勇,快速的融入他们当中去...


农村生活,都是人情社会。


它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封闭的小社会。


要是自己不能融入他们当中,以后办起什么事儿,来都是碍手碍脚的。


很难让人施展拳脚。


买好了东西,罗旋转身回到饭店。


此时的张晓丽、和彭勇,早已经吃饱了。


饭量非常非常大的老李头,他肯定是没吃饱,只不过老李是想把剩下的饭菜往家里拿。


所以老李头是在尽力克制着,他自己的口舌之欲罢了...


一行人坐在驴车上,赶在天黑之前,总算回到了老李家。


塞北的村庄,和巴蜀确实差异很大。


在巴蜀地区,


一个生产队的社员们,并不会聚集在一起居住。而是根据山势地形地貌,散落四处。


但在窦家仡佬生产队,


所有的社员家的窑洞,都是沿着一个大大的通道,整齐有序的排列于道路两旁。


等到老李的驴车,刚刚驶入生产队的村口。


窦家仡佬村的生产队长,他们就已经接到“知青到来”这个消息了。


等到罗旋、张晓丽,彭勇回到老李家,刚刚把行李放下。


“哟,欢迎欢迎!欢迎你们这些知识青年,来我们窦家仡佬插队、欢迎你们来帮助我们生产队,进行农业生产建设!”


这个生产队长,是一位40来岁的魁梧汉子。


个子很高,人挺瘦。


只见他一进入窑洞,便热情的箭步上前握手,“辛苦了辛苦了。你们还没有吃饭吧?


来来来,老李头,今天这些知青,我就先带回家去款待一顿。明天你们再商量着,给人家怎么搭伙做饭吧。”


老李回道,“那好!队长您放心,明天我就让家里的婆姨,给他们做一顿粉汤、扁食。算是给知青客人们接风洗尘...”


说着,老李头赶紧溜回他的窑洞里去,再也不出来了。


他这是忙着把白面馍馍,拿回他居住的窑洞里。


一个是好向他自己的婆姨,显摆一下。


第二个呢,老李是害怕被别人看见这些东西。


毕竟,老李私下里收受知青的礼物,总归影响不太好。


心里有点发虚的老李,现在是巴不得生产队长,赶紧把罗旋他们带走呢!


反正款待知青们,晚上喝酒这事儿。


老李弄不了!


他家已经好几年,都没闻到过酒香味儿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