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教育和泥砖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一章 教育和泥砖房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


国旗台四周,就没一人是坐着的,全都站起来,唱国歌!


四小只的手举了起来,像极了三好学生。


周济民没有注意怀里的小家伙,估计她也不明白,怎么突然下雨了呢?


他很激动,再过几十年,这面国旗依旧鲜艳亮丽,但国家会更大富饶强大。


丁秋楠肚子里的孩子,也算是接受了爱国的洗礼,见证十年。


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很多人离开了,但周济民一家没有离开。


毕竟,周济民这次可是做足了准备。


保温的饭盒,一人两个,还有水果呢。


“吃过的剩菜残渣不许乱吐,都放在这里,等离开的时候一起带走。”


旁边不少人都看着他们一家吃早餐,直咽口水。


聪明的周济民,这次可没有带肉。


要不然,更加招人恨。


瞧瞧其他人,都是带着大馒头和水壶,连素菜都没有。


跟周济民这边一对比,得,还是别看了。


不过,看到他怀里的小家伙以及大着肚子的丁秋楠,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可真厉害,真拼命。


从六点多到八点,等了一个多小时,阅兵也将要开始了。


隔着老远,周济民还是看到了站在城墙上的领导。


默默看着阅兵,对比2019年的时空,周济民心中豪气满满。


不来现场看,是很难让你头皮发麻的。


小米加步枪,到航母大炮等的飞跃,我们也只是用了七十年的时间。


等到九点多的时候,丁秋楠扛不住了。


于是,大家便准备撤离了。


却在即将走出广场的时候,听到旁边有人这么说道:


“唉,你啷个不开腔呢?”


“你都不开腔,我啷个敢开呢?”


广场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没成想居然有人敢这样说话?


周济民挡在丁秋楠和四小只面前,并且把小家伙甩背在身后。


目光注视着前方,面露凝重:特喵的,谁敢开枪?


而且,这枪是怎么带进来的?


要知道,广场的每一个入口,都有士兵守卫的。


虽然现在的安检很粗糙,但也不是士兵可是相当负责的。


毕竟出事了,士兵可是要接受惩罚,甚至是上军事法庭的。


这边的周济民紧张兮兮,空间里的枪支全部上膛了。


那边的两个山城娃,已经被热心群众围住了。


袖章队和士兵也第一时间发现了不对劲,赶忙过来了。


很快,两个山城娃都被收押了。


周济民认真听了几句,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原来这俩二货是第一次来京城的地道山城娃。


原本是跟随队伍一起到京城公干的。


本来早早出发,想要看国庆阅兵,却在半路上被群众给送去派出所了。


因为他们说要杀进天安门,所以悲剧了。


好不容易跟派出所那边解释清楚了,杀这个字的读音是sa,山城方言,而不是杀!


结果,到了广场这边。


好家伙,因为错过了升旗仪式和阅兵,两人忍不住感慨。


才有了刚才的对话。


开腔,其实就是说话,或者解释的意思。


听完俩二货的解释,周济民都很想吐槽一句:该啊!


“走吧,没事了。”


丁秋楠和四小只她们这才放心下来。


刚才要是真出事了,可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毕竟广场这边人太多了。


一出事,就很容易乱。


乱起来之后,发生踩踏事件,更加可怕!


一家人没有多说什么,急匆匆地离开了广场。


回到家之后,才算彻底安心下来。


“大哥,刚才那两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淑晴好奇,虽然她们没听清楚,但好像两人是冤枉的。


因为没谁会傻乎乎的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开枪这样的话。


这简直就是三分之一哪吒。


等周济民解释过后,大家都忍不住乐了。


趁此机会,周济民也给她们简单科普了一些事。


虽说她们不一定有机会去外面,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聊天了。


聊了一会儿,大家去洗个澡,然后回房间补个觉。


还等着小主人来给自己按摩的大黄和旺财,望着关上的房门,目瞪狗呆起来。


平日里,这个时候,不应该是给我们按摩的吗?


今天是咋了?


一觉到一点多,周济民把大家都喊起来了。


可不能再睡了,要不然,晚上睡不着。


吃过午饭后,老丈人他们一家过来了。


大家坐在院子里,一边闲聊,一边嗑瓜子。


“有一天,一个男同志领了一个女同事到家做客。刚到家就对女同志说:你先坐,我去给你洗枣。”


“女同志吓了一跳,哈?给我洗澡?于是连忙摇头拒绝,不用了不用了。”


“可男同志却很纳闷,解释道:没事儿,我很快的。说完就转身去洗枣了。”


“见此,女同志直接被吓得落荒而逃。”


“过了几天,误会才解释清楚了,原来是洗红枣儿。”


众人听得哈哈大笑,深知其中三味的老丈人、苏茹芸、丁秋楠和方晓春等人却脸红了。


小孩子听不懂,他们这些大人当然听懂了,什么叫我很快的。


闲聊过后,周济民便起身忙活,因为他准备对小跨院下手了。


其实,要把小跨院改造成为适合的产房,需要动的地方不多。


只要在预产期之前,确认一下胎位是否正常,丁秋楠的身体状况等。


没有太大意外的话,在家里卸货,问题不大。


不过,到时候还得在小跨院准备一辆板车。


希望用不上吧。


转过天,养精蓄锐的一家人去了八达岭这边爬长城。


除了苏茹芸、丁秋楠她们只在附近逛了逛,周济民带着四小只和老丈人去爬了一个上午。


国庆过后,就是重阳节了。


到时候还得出来爬一爬山,登高望远。


这样的户外活动,很适合一家人的活动。


丁秋楠这个大肚婆更加需要这样的锻炼。


不过,下长城的时候,大家都叫苦连天。


肌肉酸痛的感觉,有些难受。


来到地面跟丁秋楠她们汇合之后,休息了半个小时,才搭乘汽车回了城里。


国庆很快过去了,生活还得继续。


丁秋楠也要继续回医院上班,只不过她现在都是负责一些简单轻松的活。


周济民则是拿着论文,回了北大。


黄家村,田地里头。


今天是休息的时间,周济民带着四小只和丁秋楠。


来这里不是欣赏秋天的绝美景色,而是帮黄小花一家干活的。


还是自带粮食的那种。


“大哥,我可以休息一下吗?”


满头大汗的小金鱼,今天也是累的想睡觉。


连凑上前来,想要她帮忙按摩的旺财,她都懒得搭理。


“嗯,喝口水,休息一下吧。”


周济民抬头看了看天,秋老虎多少还是有些厉害的。


但也只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的。


获得休息许可的小金鱼,直接倒在树荫下。


十分狗腿的大黄,赶紧过来当枕头。


嗅着泥土和草的芬芳,小金鱼几乎是秒入梦乡。


看到她的小模样,周济民也乐了。


周淑晴她们三小只,也累得够呛。


听到大哥喊话,也不含湖,直接跑过来歇息了。


现在是十月份,正是冬小麦的播种时间。


黄家村里很忙,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要干活。


偏偏黄小花需要盖房子,可真不凑巧。


本来不着急的,可泥砖还没脱够,地基用的石头也不够。


所以,黄小花不急才怪。


前几天,周济民回北大交了一篇论文之后,就来黄家村看了看。


得知她家这事后,便说帮她们家赚公分。


公分这活,都是有大概的定量,偷懒不了的。


之所以没接手盖房子的事,还不是黄小花死活不乐意。


小麦播种相对简单,可搬运石头、脱泥砖这样的活,一般人还真不行。


田间地头,周济民看了看四周。


其他村民还在奋力播种,他只好帮四小只赶了赶进度。


可不能落后太多呀。


忙碌了半天,中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去了。


周济民也领着四小只和丁秋楠回了黄小花家的茅草屋。


今天他带了不少食物过来,基本上都是熟食,热一热就可以了。


虽是如此,可黄小花家里的锅不够啊。


没办法,只能多来两次了。


“累不累?”


一屁股坐在周淑晴旁边,周济民扒了一口米饭,问道。


她都累的不想说话了,要不是太饿,她也不想吃饭了呢。


所以,只是给了她大哥一个白眼:我都这模样了,您还问?


周济民却笑了,“你之前还跟我说,你想要下乡干农活,现在呢?”


又是一阵沉默,只有咀嚼食物的声音。


“如果你真下乡了,以后的生活,天天这样。”


“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干不完的农活。”


“你可能会问,不还有农闲的时候吗?”


此时的周淑晴也抬头,送来一个疑惑的眼神:对啊,农闲不是挺好的吗?


“在农村,基本上没有农闲这种说法。”


周济民摇头,接着继续说道。


例如挖沟渠、牲畜饲养等,只有干不完的农活,怎么可能有农闲?


就像黄家村,前段时间刚收完大梨子,还要担去卖。


这才过多久?


马上就要播种冬小麦,播种之前,不得翻田犁地?


所以,看似是农闲,实际上,细算下来,全是活。


“还要,你知道公分值多少钱吗?”


摇头!


“不值钱!”周济民的声音,很冷冰冰。


“一个成年人的劳动力,出工一天,也就是十个公分左右。”


“每半个月进行结算,公分多,分得粮食就多。”


“生产社里把夏秋两季收获的粮食收成分为两份,三成上交国家,也叫爱国粮,剩余的七成,由集体分配。”


“黄家村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每家每户,每半个月分到的粮食,还不如你一个人半月的粮食呢。”


周淑晴一听,直接傻眼。


她每月吃多少,自己心里都有底。


一是每顿饭吃了多少粮食,多少肉和素菜,这些都是可以看出个大概的。


毕竟她也知道物价的大致情况,又喜欢计算这些。


所以,她半个月吃的粮食,大概是八斤面粉或者大米,二十斤肉和十五斤的菜,油和盐等忽略不计。


换算成钱的话,大概是8.04元,菜没计算在内。


因为菜是可以自己种的。


所以,一个几口之家,只能分到8元钱的粮食,这怎么活?


看她吃惊的样子,周济民忍不住叹气:


“你是天天吃肉,而且吃得还不少,可这些家庭,哪能吃得起肉啊?”


“八块钱,大概能换四十五斤面粉左右,省着点吃,一家人勉强够。”


这个年代,城市里的工人属于非农业人口,是吃国家供应粮。


实行定量制,一般成年人每人每月27-30市斤。


而一些重体力活,如铸造工就是重体力劳动,月粮食定量43市斤。


换句话说,一个城市的铸造工人,每月粮食定量,几乎同等农村一个家庭半个月的粮食。


更别说工人还有工资,只要工资高的,每月购买粮食之后,还能剩不少钱呢。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农村人,想要吃商品粮的原因。


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周淑晴早就没有了想要下乡的想法,她现在一心只想着高中毕业,然后回工厂上班。


帮大哥照顾好弟弟妹妹,还有侄女,看好这个家。


两兄妹聊了一会儿,然后歇息了没多久,便又回到田里继续干活了。


作为后勤主管的丁秋楠,也帮着忙前忙后。


这样的生活,她自己也挺满意的。


嘴上说的好听,还不如实际行动来的干脆。


想必经过这次的劳作,四小只更能深刻明白一个道理:


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


忙活了一天的农活,终于在太阳快下山之前,忙完了。


在黄小花她们七姐弟千恩万谢中,周济民带着四小只和丁秋楠回家了。


家里,苏茹芸带着周清娴,笑着问她们,今天出去干活累不累?


四小只不想说话,只是敷衍了一句。


周济民摇头笑了笑,去准备晚餐。


平时她们争着看电视,今天却异常自觉。


吃过晚饭后,都不需要周济民开口,洗碗之后,全跑回房间呼呼大睡了。


因为,实在太累了。


冲丁秋楠一笑,周济民也拉着她回房间休息了。


转过天,他都准备好早餐了,却不见四小只的身影。


“起床吃早餐了,该上学了。”


周济民喊了一声,四小只这才慢吞吞地爬起来。


等她们慢悠悠地洗漱过后,来到餐桌前,周济民指了指墙壁上挂着的时钟。


三小只顿时尖叫一声,赶忙狼吞虎咽,然后背着书包,骑上自行车出门去了。


再不跑快点,真迟到了。


跑着的时候,浑身肌肉酸痛。


虽然很想停下来休息,可迟到是万万不可以的啊,只能忍着继续跑。


瞧三人狼狈的身影,周济民笑了,小金鱼却没有理会。


因为她自己也很累。


吃过早餐,她还想回房间继续补觉。


被她大哥抓了回来,“鸡鸭和兔子,还有大狗、大鹅,你都还没喂呢,碗快也没洗,想干嘛去?”


打着哈欠的小金鱼,演技拙劣地道:


“大哥你说什么?我还没睡醒呢,我继续睡觉。”


想得美!


不久后,抱着米糠去喂鸡的小金鱼,嘴里碎碎念的骂着:臭大哥、坏大哥、笨蛋大哥.....


没成想,她大哥悄咪咪地站在她身后。


等她喂完,起身回头后,魂都差点给丢了。


“大哥你走路怎么没声呢?吓死我了。”


“刚才骂我什么来着?我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


看着眯眼的大哥,小金鱼暗道坏了,大哥听到了。


于是,换上可怜巴巴的小表情:


“大哥我错了,你刚才肯定听错了,我没有骂你啊,我是在赞你呢,大哥好大哥妙,大哥叫我吃饭我说好,大哥说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


这讨好的话,听得周济民很想笑。


“行了,还给我报菜名呢?赶紧干活去。”


等大哥离开后,小金鱼这才都起嘴巴,哼,大哥都不喜欢我了。


她还不知道,她自己已经到了一个人嫌狗厌的年纪。


当然不能再让她闲下去啊。


再说了,上午正是阳光明媚的大好时间,怎么可以睡觉呢?


喂完家禽之后,小金鱼还想偷偷熘回房间呢。


书房里,传来的她大哥的声音。


她只好乖乖地去读书了。


“今天的任务,背诵这篇一百字的课文。”


虽然她才五岁,但从去年冬天就已经开始认字了。


背诵一篇一百多字的课文,应该问题不大。


想当年,周济民读一年级的时候,就要背课文了呢。


算起来,小金鱼虽然是只有五岁,但学了那么久,也应该加点难度了。


一大一小两兄妹,就在书房安静地看书读书。


客厅那边,苏茹芸还带着周清娴,就看她满地爬着走。


现在的小家伙,已经可以扶着站起来走几步了,但想要独立走路,还得周岁以后才行。


安静的家里,只是持续到了十一点半左右的时候,家里突然来了客人。


周济民怎么也没想到,居然是李雨竹。


“啊,你家还养了这么多狗啊?”


还没进门,李雨竹就下了一跳。


守门的是大黄和旺财,但黑妞它们也站在小跨院门口看着。


平时没事,当然是在小跨院守着自己的小狗崽。


三只大狗,总共下了十六只狗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