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 第四十九章 赵静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九章 赵静的抉择

  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刘大哥,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您说应该怎么办呢?”


赵文牧笑着问道。


“弟妹不要着急,都怪我没把话说明白。”


刘青山有些歉疚地看向赵静。


赵静抹抹眼泪,让赵文牧放开她。


“这个简单,不要说是给你干的。就在每个村子找一两个你信任的人,作为代理人。让代理人自行雇工,每个代理人雇工不要超过7个人就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青山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给别人出这种主意。


“刘大哥这主意好!”


赵文广由衷感叹道。


赵文牧想了想,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这个主意不难想,主要是自己一开始就把“7人原则”这么要命的事情给忘了!


其实最关键的是刘青山的态度。


好在这位很明显看不上“7人原则”这种教条主义的东西。


赵文牧当场拍板,把野味、蘑菇生意拆分到几个人名下。


当场起草、签署了合作协议。


反正就是做个样子而已,大家心里都清楚。


刘青山看着赵文牧短短半小时就写好了各种协议,虽然只是表面文章,协议里各种条款却应有尽有,周密而详细。


禁不住大为感叹。


自己的秘书也没有这份能力!


这个年轻人果然不简单。


吃过午饭,众人只是简单休息了一会儿后,又继续一天的忙碌。


刘素芳、赵静带着村里的妇女晾晒蘑菇。


李三儿带着他的人上山采蘑菇。


赵文林、刘秀梅夫妇去果园张罗收野味。


赵文广、宋芸去村口收蘑菇。


赵文牧、赵文远还有另外两人继续去抓蝲蛄、螃蟹。


刘青山也一起来了,跟着赵文牧一起抓蝲蛄,他的观察重点在于河流里的蝲蛄、螃蟹生长情况,一个人能抓多少等等。


赵文牧自然不可能让他就这么一直跟着自己干活儿。


等到稍稍没有那么热的时候,他带着刘青山去了修提水站的工地。


他要让刘青山看到山前村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一路上,刘青山看着村民陆陆续续挎着篮子、背着背篓进山采蘑菇。


其中以妇女、老人、半大孩子居多。


而工地上,青壮年劳力喊着号子,齐心协力拉着推车。


高高的脚手架竖起,一道水泥、红砖筑起的长龙笔直延伸出去,一端连接河水,一端通向沃土。


村民们肆意地挥洒着汗水。


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赵学磊在向刘青山介绍着情况。


这位身份不一般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但大家都很识趣地没有去问。


“这座提水站村里五年前就想修了,没有钱就一直拖了下来。”


“今年好在小牧承包了村里的荒山,还有就是这野味和蘑菇,生产队才总算攒够了钱。”


赵学磊诚惶诚恐地说着。


“提水站柘山公社给批了多少钱?”


刘青山看着眼前大片的玉米地,心里暗暗盘算着提水站的造价。


光是材料费就不低于五千,他给出了结论。


“100块钱。”


“多少?”


刘青山以为自己听错了。


“公社就给了100块钱。”


赵学磊重复了一遍,接着又补充道:


“我们柘山公社多山少地,各个村情况都不太好,山前村算是条件比较好的了,公社得优先照顾更困难的地方。”


刘青山点点头。


想了想,又说道:


“山前村能够自筹资金修建提水站,这很不错,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


他下乡不是来给大家添堵的,在场的村干部那份忐忑他看得清楚。


提心吊胆的众人脸上这才露出轻松的笑容。


刘青山在工地待了许久,思考着自己一路走来看到的农村、农民,还有眼前的山前村。


品味着其中的不一样。


直到将近四点钟,二人回到村子。


赵静、赵文远已经将小龙虾和螃蟹处理好了。


几人将东西搬上车,又多带了个小板凳,赵静还给他们准备了更多绿豆水。


赵文牧、刘青山这对怪异组合,一起踏上了进城摆摊的路。


很多年后,这段经历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