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 第一百零四章 回娘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零四章 回娘家

  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山前村,赵文牧新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


回娘家,又称“走娘家”、“归宁”,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习俗。


在正月初二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与丈夫同行,所以这一天又称为“迎婿日”。


过去有“进了腊月门,不进娘家门”的风俗,是说出嫁的女儿在腊月里不能回娘家。


这个习俗并没有被很严格的执行下来,毕竟它很不人性化,整整一个月里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去见爹娘。


但通常情况下,过了小年,出嫁的闺女一般就不会去娘家了。


当然,年三十也有已经出嫁的闺女进娘家门的,另当别论。


赵静整个年都是在赵家老宅过的,这就更是特殊情况了,毕竟她既是赵家二老的养女,也是赵文牧媳妇。


在回娘家这一天,姑爷被尊为“贵客”,娘家要摆丰盛的筵宴款待,入席时姑爷要坐在上首位子上。


一大早赵静、赵文牧把家里安顿好,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拎上礼物,就来了赵家老宅。


礼物讲究成双成对。


哦,忘了说,小囡囡自然是一起来的。


往年家里条件一般,带的都是由赵静亲手蒸的六个大饽饽,饽饽上有用染料点的红点,预示着娘家来年发财的意思。


再缀上从供销社买来的二斤桃酥,桃酥是专门孝敬老人的食品,用纸包装,上面压张红纸,预示着娘家来年红红火火。


今年赵静亲手蒸的大饽饽还是六个,饽饽里面还撒了核桃、板栗,表面装饰有红枣,又好吃又喜庆。


桃酥两斤。


面条两包,寓意健康长寿。


一些糖果,寓意甜甜蜜蜜。


规格不算很高,花不了多少钱。


其实就算是这样,娘家也不会把礼物全部收下,一般就是象征性的收下一点。


收下的一定是双数,比如两个馒头,两包面条。


绝对不存在收下三个馒头的情况!


除此之外赵文牧还拎了两瓶茅台,两条鱼,这些是午饭准备恰掉的。


小囡囡也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家伙额头还点了一点红,看起来更喜庆了。


虽说正儿八经的女婿只有张振山一个,又经常见到,赵学海、刘素芳老两口还是很认真地准备了一番。


院子里、屋里早早打扫的干干净净。


这可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昨天来拜年的人超级多,甚至很多平辈的人在下午也会过来聊几句。


这都是赵文牧的功劳。


有人来拜年,主家就会招呼他们吃菜、嗑花生瓜子、吃糖。不仅如此,花生壳、瓜子壳讲究的就是随手一扔。


满地的瓜子壳、花生壳凸显的是主家的人气和喜庆。


等拜年的人都走后,刘素芳往猪圈里倒了足足一簸箕瓜子壳!


老两口一早起来又打扫了一遍,还洒了水,又把菜摘好,把花生瓜子糖果摆出来,穿上喜庆的新衣服,时不时瞅一眼门口。


当然了,有赵文君、赵文秋在家呢,尤其是赵文君,哪里舍得爹娘干太多活儿。


赵静一家三口自然没让他们等太久,不到九点半就来了。


“来,乖宝,叫姥姥!”


赵文牧把小囡囡举起来放在头顶,小家伙咯咯笑着去抓屋檐的过门钱。


花花绿绿的剪纸随风飘荡,渲染着节日的气氛。


赵静伸手拧了他一把。


赵文牧笑着躲开。


小囡囡伸手要刘素芳抱,小家伙很喜欢奶奶。


“来来!”


赵文牧一拍额头,这是谁教的,咋还l、n不分呢!


齐鲁人民可没这毛病啊!


“奶奶!”…


赵静一遍遍耐心地教着她。


过了一会儿,赵文燕、张振山还有张远明也来了。


小远明从自行车上跳下来。


扑通跪在赵学海、刘素芳面前。


咚咚咚磕了三个头。


“姥爷、姥娘,过年好!”


然后恭恭敬敬地伸出双手。


赵文燕看得嘴角直抽抽。


赵学海从抽屉里抽出一沓崭新的车工版两元人民币。


这是他专门去银行兑换的,就是用来发压岁钱的。


赵文牧看着人民币上面愉快劳作的车床工人,心想自己要不要囤个几百几千张?


这玩意儿三十年后好像也能值个千八百块钱。


赵学海数出三张来放在小远明手上。


往年压岁钱只有2毛、5毛,今年直接涨到6块!


“谢谢姥爷、姥娘!”


张远明立刻把钱塞到衣服口袋里。


又噔噔噔跑到赵文牧面前。


同样的流程。


“小舅,过年好!”


赵文牧给了他十块钱。


看着这小子乐得嘴都快咧开了,赵文牧不禁觉得好笑。


年轻人啊,你还是不知道社会险恶啊!


5毛、1块也就罢了,十多块钱你妈能让你拿在手里?


先让他乐呵乐呵吧,这样待会儿哭的时候,也不算太亏是吧,哈哈哈…


小远明给赵文牧磕完头,又跑到了赵静跟前。


还是一样,piaji跪下。


“三姨,过年好!”


这小子脑子全长在这儿了,要是叫小妗子那就只有一份压岁钱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