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 > 第622章 李为民了解情况,魏长明返回县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22章 李为民了解情况,魏长明返回县城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

合作社建成的必要条件,就是物资,没有物资,建得再漂亮,没人交易物品也等于白搭。


谈话间,李为民也从谢家屯人口中了解到他走后,谢家屯发展细节部分。


从一个生活极其困难吃不饱穿不暖的山屯,到靠着山屯乡亲们自己的知识劳动,种地,渔猎,采集山货干果,硬是在安东解放三年多时间里,将谢家屯变成一个饿不着还时不时有肉吃,各家家里还都有着养殖家禽的富裕屯子,从山屯各家开始养狗就能看出一部分。


如今这个时代,农村地区来说,能养得起狗,说明有喂养条件,不论喂养的什么样。


自己都吃不饱,谈什么养狗。


李为民听着谢家屯讲述,脸上笑容愈发灿烂。


抗联部队不容易,整个东北抗联能到小鬼子投降后还活着的,九牛一毛。


这里还是他当时在前线组织的抗击小鬼子的地点,是老乡,更是战友,日子能过好起来,他比谁都开心。


当年牺牲的人已经太多,东北百年苦日子,该有改变了。


畅聊许久,李为民还招呼着谢一城带他去屯子里养东西的棚子去看看,看了看各家养殖东西。


当看到还有牛马驴骡子这些大牲口时,笑容更盛。


大牲口代表着生产工具,很多基层农村都是靠一双手带锄头,纯人力。


后世很多人所想象的田园生活,对于此时的老百姓来说,是生存,是活着。


水利设施还没大规模修建,良种缺少,化肥没有,一亩地两三百斤的粮食产量,一家少了三四口多了十多口,睁眼就开口等吃,哪有这么容易。


真正的农民,真要有条件,又有多少愿意一辈子待在田地上,到了七老八十还要下地播种收施肥。


至于一亩地一万多斤十几万斤,真正下过地干活的谁会信这个。


屯内情况查看着,李为民还去看了看屯子里盖房子,抢修仓房集体劳动的场景,看着人都在忙活,李为民也想上手帮忙,被屯长拦着。


有些活长时间不干手生,来谢家屯一趟还没说两句就伤着, 这回去咋交代。


李为民一群人在前面说着聊着,谢一城找到魏长明,两人在后面落下一段距离。


“魏叔,有个事你要重视一下。”


谢一城将前面事情叙述一番,再说上谢家屯今天事。


魏长明听着表情严肃起来:“县里没有遇到从山里去的人,估计是雪深,在路上耽搁了。


“这事确实要重视起来,很多屯子里不会想到这件事,只能由政府传下去,让基层重视起来。”


说着魏长明没犹豫,喊上跟随上山的人就要下山。


谢一城拉都没拉住,只能给备上些粮食在路上吃。


魏长明现在下山,是连夜往回赶,等到县里估计要明天上午,事赶事,全赶一块。


跟随魏长明离开的还有省里的同志,长白山山脉很大,要通知的地方很多,都要通知到。


李为民在前面忙活回来时,跟随上山的人已经少了三分之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