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明鹿鼎记 > 【1007 晋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1007 晋商】

  明鹿鼎记

这一直是让韦宝比较迷惑的地方,如果让韦宝选择农民军政权发展,肯定第一个就办了晋商。


根据韦宝分析,农民军**办晋商,估计还是实力不够,办不动。


首先,晋商与关外的满清是有一定来往的,可能抢劫晋商会直接与满清交恶,李自成面对**已经很吃力了,哪里还敢抢晋商。


第二,晋商主要分布在晋中地区,而太原作为九边重镇之一就在晋中。


李自成的流民军如果进攻晋商可能导致太原,大同的大明精锐边军围剿,得不偿失。


晋商肯定勾结边军了,毋庸置疑,所以韦宝猜如果李自成劫掠晋商必然会与太原边军作战。


第三,**必要。


**的财富主要还是在宗室与地主豪绅手里的,抢宗室,劫掠乡里已经能让李自成吃的满嘴流油了,哪里用得着抢劫范永斗那帮大富豪,用那么大风险劫掠晋商。


这些晋商肯定自己也有一定的家丁武力用以自保,再与明军和建奴勾结,实力就更加强大了。


至于晋商加速**灭亡,韦宝觉得,肯定有,不是主要原因。


韦宝一直认为**内部的问题才是最主要的问题,晋商不过倒卖了下物资而已。


如果在明初朱元璋时代,哪怕倒卖再多,大明又有何惧。


后世的商人卖给蒙古东西,肯定**人会认为这会威胁到**的安全。


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原王朝在当时领先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只要内部团结,有强力的中央政府,十个满清都不够中原王朝打的。


明亡是多因素构成的,党争是其中一个,但韦宝觉得党争的责任不在于阉党,也不在于东林。


提起党争,一般人的理解就是两伙以公谋私的利益集团不顾国家死活强行撕逼。


很少有人反思君主在党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另外,一般人认为历史上有名的党争都发生在朝野动荡阶段,而且往往造成很坏的结果,而韦宝认为这是很典型的归因**。


其实党争几乎贯穿**的政治历史当中,而只有造成很坏影响的党争才让人铭记。


细究党争的本质,无非是两伙或两伙以上的利益共同体为了其小团体的核心利益进行博弈、斗争。


利益冲突,是党争的内在动机。


除了有名的例如唐朝牛李党争、北宋****、明代阉党东林党争,撕逼程度之激烈为世人所熟知之外,其实两汉外戚、宦官斗争,曹魏宗室与士族斗争等,也可算是影响巨大的党争**,有些还延续了上百*。


即使在君权一家独大之时,党争也只不过是从明争变为暗斗而已。


能否杜绝党争?


所谓人以群分,家世背景、地域、官宦历程等已经不可避免地把**强制进行了分类,是否形成党只是史官一把嘴的文字游戏而已。


有党就必有争,就算一党独大党内也会细分流派,依然与党争无异。


党争与**并无必然联系,某些时期党争反而促进封建王朝的发展,关键在于君主发挥的作用。


即使是一些公认的明君在位期间一样要面对党争的考验,例如李世民、朱棣、康熙等,但他们都比较好的化解了。


优秀的统治者,一定都是懂得政治平衡的艺术的,他们能在****能杀伐决断,更能在各利益群体中寻找到最大公约数,最大程度的团结内部力量。


崇祯无疑可以归为最差的统治者一类。


中原政权在与少数民族政权交战还处于难分胜败阶段时,中原政权一方投降少数民族并反戈高级将领数目之多,崇祯朝无出其右。


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中开门投降守将之多,甚至京城三日城破者,只崇祯朝一家。


内部官僚体系离心离德到如此地步,与崇祯缺乏政治手腕很有关系,具体要从党争说起。


虽说*历、天启**已有气衰迹象,但权力中枢还受控制,辽寇猖狂但关锦防线固若金汤,毛文龙的存在更让其如刺在喉,农民起义虽此起彼伏,但帝**事体系还能进行有效**。


总体来说,若措施得当,崇祯未必就是**之君。


可惜的是,崇祯的中二病无情地摧残了这个国家,刚上台就处置了魏忠贤,官僚系统从此**,再没一人能有足够威望把帝国的命令贯彻到基层。


更糟糕的是,在东林党的压力下,凡是所谓阉党皆永不录用,这种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在盛世之时尚且伤筋动骨,在乱世就更是自我灭亡之举,自此东林党一家独大,并危及皇权权威,政治上既要清誉又要利益,自然所有黑脸的戏份由你皇帝独自消受了。


在利益面前**是非对错,当皇帝为一个利益群体扫平所有障碍后,他会迅速变成一个**。


崇祯不会明白,为什么他殚精竭虑却江河日下,为什么他勤俭节约却贪官遍地,为什么他能君王死社稷却缺少以死报国的将领。


崇祯很中二的认为读书人就应该以实现圣贤治世之道为最高目标,追逐利益都是**的。


崇祯认为武将的最高理想就应该是马革裹尸还,就算皇帝指你往死路走也要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崇祯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民的所有都是皇帝的恩赐,如果皇帝什么时候拿回去也要欣然接受。


当崇祯发现他的臣民**一个有他想象中的**情操时,他竟然像发脾气的孩童一样横蛮的要求世界如他所愿。


**任何一个有为之君会像崇祯一样天真,所谓圣贤之道所谓君子节操只是封建教化的表象说辞,遮盖住人性难以启齿的的地方而已。


人类社会的原生动力,从来都只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一言以蔽之。


明后期,东林党与浙齐楚党,以至发展到后来与阉党的纷争,为最终导致了**的灭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这场几十*间的战斗,无论举什么为国为民大义凌然地牌子,其实上就是为同党,为后世子孙,争夺**空间。


这从日后东林党控制南方科举,非东林党人难以中举,就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来。


天启初*东林党全面胜利后有过一次短暂的众正盈朝,可以说满朝重要官职皆东林。


逼得浙齐楚余党投靠他们最看不起的太监,并引发皇帝的警惕,使阉党得势。


东林遭到魏忠贤的集体杀戮,殃及边将,如熊廷弼等,各地书院被毁。


宋以后到明末,士大夫群体遭受惨烈之**,无出东林党人之右。


**皇帝支持和浙齐楚余党的推波助澜,魏忠贤一个太监凭什么。


什么为国为民大义凌然,这实是可笑之极。


一旦党争,就是争夺生存空间。


在党争当中,也是有商人的影子在的,只是**的商人多数藏匿于官府中,官与商,几乎难以区分了。


比起清末,明末更加不堪。


凡是官商不分的朝代,一定都是最**最黑暗的,商人当大佬,本身就是国家的悲哀。


根据韦宝分析,这次东林党能形成短暂的卷土重来之势头,有晋商的因素从中起作用,这从**彪给韦宝的情报当中也能反映出来,范永斗和几名晋商大佬连夜赶来京城了。


晋商自然不希望尽数撤走关外的兵马,晋商一方面帮助后金,从后金身上赚钱,另一方面,晋商也希望明军能够雄起,能够持续吧不断的对后金jūn_duì 造成压迫,只有这样,晋商的生意才能好。


所以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晋商希望后金jūn_duì 与明军达到某种平衡,反正只要不相差太大,谁领先一点点都**关系。


只有势均力敌的状态,晋商才能得到最多的好处。


所以,韦宝觉得说晋商都是**,也有点说不过去,韦宝相信他们本意并不希望大明倒闭,这对他们来说**什么好处,绝对不是利益最大化的的好道路。


就像东林党一样,韦宝相信东林党也不会希望乱搞,把大明搞的倒闭了,最后这帮人都当**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