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 76.糖精
字体:      护眼 关灯

76.糖精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蓝凤眨眨眼,诶呦喂!这小丫头片子还两副面孔呢。


蓝爷爷脸sè黝黑,头发有些花白,长的干巴瘦,看面相是很忠厚那种。


蓝nǎinǎi颧骨比较高,脸瘦的有些脱相,加上可能还在生气,有些黑脸,显得有些刻薄。


蓝凤也知道这个nǎinǎi在她们家属于发号命令那种。


剩下三对青年男女,刨去他爹娘,还剩四个。


从他们坐的地方可以判断出谁和谁是一家子。


那个头发凌乱的女的应该是和她娘掐架那个,也就是大伯娘,那她身边的就是大伯了。


她娘嘴巴挺毒啊,说她大伯怎么对她大伯娘下得去嘴,就是说大伯娘丑呗,其实除了有些三角眼,其他的真的还好。


大伯长的倒是挺爷们,骨架子也大,不过也没多少肉就是了。


他们身边只有一个男孩子,年纪也不大,这是她们家老二,是她二堂哥。


她那个祸头子大堂哥居然不在,在她小脑袋里可是知道她大堂哥最馋了。


还抢过她吃的呢。


所以吃饭不在场很不符合常理啊,不会被打了吧,那真的是活该了。


蓝凤不知道真被她猜对了,她大堂哥被她大伯揍了两撇子,然后撵他们屋去了,中午不让吃饭。


剩下的一对是二伯和二伯母,他们家两个女儿,名字她特别有印象,一个叫来娣,一个叫招娣,这是多想要儿子啊。


二伯二伯母就是家里的小透明,闷闷的,看着就有些畏畏缩缩,这不就是网文里所说的包子嘛。


两个堂姐手脚勤快,家里的活几乎都能干,五官还是不错的,可也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蓝凤也纳闷,她怎么对这两个名字印象这么深呢。


后来她才知道,家里杂活基本都是招娣、来娣两个堂姐干,被喊的次数多了,她印象自然就深了。


不过那种诡异的熟悉感又来了怎么回事。


吃过饭大伙又一人guàn了一大碗水,然后都起身走了。


就连两个堂姐也挎篮子跟着去了。


“小龙、小凤,你们和虎子哥在家玩啊。”凤娘临走时交代一句,然后急匆匆跟上去了。


蓝凤很有兴趣想跟着去看看,可是腿短不给力,再加上外头的大太阳,算了算了。


也没个手表、时钟啥的,这些人下地干活都要自觉吗?


不是的,她脑子里可是有敲锣的声音的。


其实是因为蓝家人都去自家的自留地了。


现在还没到秋收,地上就是浇水、除草,活还不算重,加上大太阳的,所以中午休息时间挺多的,蓝家人不舍得浪费时间,就把功夫都用到自家的自留地里。


中午原本是让蓝娘和大伯娘回家做饭顺便看看孩子,可是她们居然打起来了,这才惹得蓝nǎinǎi发飙的。


“妹,走!”


蓝凤转过头,看到二堂哥冲她摆手,“找天天和菇娘去。”


蓝凤并不想去,控制着自己的嘴巴,“不!”


还好,发音挺清晰的。


蓝龙走过来拉她,“吃吃。”


蓝凤当然知道天天和菇娘都是可以吃的。


她懒得多说,迈着小短腿往对面的房间里跑。


她准备把家里都逛一遍,看看有没有日历盘之类的。


一推开门,就看到东面墙上是一张有些发黄的主席像。


她的心彻底凉了,她的猜想得到了进一步佐证。


诶呀妈呀,脑瓜疼!脑瓜疼!不干活也脑瓜疼。


再寻找了一圈,没找到日历。


这屋应该是爷nǎi的屋子,家具比她们西屋多了点,炕上也有个木箱子,地上还有个类似碗架子的家具,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它底下的柜子是上锁的。


蓝凤福临心至,一下子就猜出来里面有什么东西了。


应该是家里的粮食和其他的贵重物品。


她在屋里转悠一圈,也没别的收获了,就出了门准备去院子里看看。


小哥哥和堂哥走了,应该找吃的去了。


蓝凤想想也觉得挺有意思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sè,比如说这个时代的名字。


比如说小孩子们的玩具,这个时候缺衣少食,小孩子玩游戏都是寻找各种能裹腹的食物。


她小的时候华国经济已经发展的不错了,她们玩儿的都是比较正常的,比如说玻璃球、纸啪叽。


在以后的小孩子的玩具就越来越多了,各种电动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花样繁多。


她们家院子不小,虽然没有正经八百的院墙,但也都用各种杂物、植物的围起来了。


门是木栅子做的,也不高,大概也就一米多点的样子,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


成年人真想进来,两脚就给它踹碎了。


她们家的房子是土坯房,空间还可以,正屋本来是东西屋,可又在东面接了一大间。


泥土颜sè不一样,一看就是后接的。


蓝凤翻翻记忆,那是大伯一家的住处。


可为什么大伯没住西屋呢,一般不是长子和大儿子分住东西屋嘛。


难道这个家她爹才是最受宠的?


蓝凤仰着头,看着天空飘下的鹅毛大雪。


忍不住伸出手指,让“白sèjīng灵”停在手心。


“干啥呢,还不快进屋,一会衣裳都湿了,净找病。”蓝nǎinǎi不高兴的将小孙女往屋里推。


蓝凤吐吐舌头,她真没见过这么大个的雪,就出来长长见识。


原来语文课本里的鹅毛大雪是有原形的啊。


进了屋划拉掉身上的雪,趴在门缝看到爹娘居然都回来了,今天下工有些早吧,应该是下雪的原因吧。


没想到以后都不用出工了,也就是要猫冬了。


北方冬天冷,大雪漫天的,都不适宜出行,更别提干活了。


人们都愿意躲在家里,就有了猫冬的说法。


一家人吃了晚饭,早早的各回各屋了,屋里的炕都烧的热乎乎的,这时候各家都不会吝啬柴火和稻草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ss.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s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